學生的個人衛生指引(2020版)
回校前:
- 同學必須每天量度體溫,並帶備已有家長簽署的量度體溫記錄表回校。如有身體不適或出現發燒症狀(高於華氏 99.5℉或攝氏37.5℃),應立即求醫,不應回校。
- 同學必須戴上口罩,中途(包括乘坐校車或公共交通工具時)不可隨意脫下口罩,以免有機會受病毒感染。
- 同學必須準備個人消毒用品、口罩和飲用水。
到校時:
- 進入校園時,同學必須戴上口罩、踏上消毒地氈和以酒精噴劑或搓手液消毒雙手。
- 同學必須向當值老師或領袖生展示已有家長簽署的量度體溫記錄表,並到電梯大堂接受體溫檢測。
- 如同學出現發燒症狀(高於華氏 99.5℉或攝氏37.5℃)或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,校方將安排同學到醫療室或獨立房間等候家人或監護人接走(等候期間須單向而坐,與其他人保持不少於1.5米距離,不應與其他人面對面接觸或交流),並請同學儘早求診。如情況嚴重或危急,校方會召喚救護車送往急症室。
上課時:
- 所有教室的座位以單行排列,桌子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,以減少各同學的緊密接觸。
- 保持教室空氣流通。
- 保持教室清潔,不隨意拋棄廢物或口罩。
- 在進入教室及特別室前以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。
- 上體育課時不宜進行身體接觸的運動,而音樂課則不宜進行管樂訓練。
- 避免學生在更衣室內聚集,並保持衞生。如當天有體育課,學生可以穿著體育服回校。
- 不可共用個人物品,例如文具、毛巾、水樽、梳等。
- 必須戴上口罩,未得老師指示不可隨意脫下口罩。
小息或午膳進食時:
- 同學不論在小息、參與活動、洗手間或小賣部排隊時,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。
- 進食前先以梘液洗手。 (洗手方法請參閱洗手七式指引)
- 如有需要,同學可於教室內進食乾糧。
- 校內所有「飲水機」將暫停使用,同學需自行預備飲用水。如有需要,可向校務處索取熱水。
- 小食部每桌最多只可坐三位同學進食,該同學需背向小食部,面向更衣室,以減少同學因進食時脫下口罩經飛沫感染病毒的可能性。
- 小食部只供應乾糧,以方便同學於教室進食。
- 不可與同學共用食具,更不可與同學分享食物。
- 進食後必須立刻清理桌椅及以梘液洗手,並戴上口罩。
如廁後:
- 如廁後立刻沖廁。
- 沖廁前要蓋上廁座蓋板(沒有廁板的廁格暫停使用),避免污水濺出。
- 待沖廁水靜止後,才打開廁座蓋板。
- 徹底以梘液清洗雙手,再用抹手紙抹乾。
- 暫時停用乾手機。
放學後:
- 回家途中,保持戴上口罩。
- 儘快回家,不要在人煙稠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流連。
- 把口罩脫下,放進膠袋後丟棄,並立刻洗手及換上在家衣服。
課外活動安排:
- 早上、小息、午膳和放學後停止任何球類活動。
- 五樓的籃球場暫停開放。
- 籃球場上不能進行任何有身體接觸的球類比賽。
- 同學在進行任何活動後必須洗手。
- 如果全日上課,午膳時間會提早在 1:20pm結束,讓同學有足夠時間使用洗手間和洗手。
- 如果全日上課,除有老師帶領外,所有同學必須在下午六時前離開學校。
- 如果半日上課,除有老師帶領外,所有同學必須在下午二時前離開學校。
口罩處理方法:
- 如同學需要自行更換口罩,請把舊口罩投進校務處側的「口罩收集箱」內。
- 如同學需要向學校索取口罩更換,每人每天只限一個(特殊情況例外)。